11月23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新征程上》系列節目之“構建新引擎 激發新動力 ” 重點介紹了商業航天高端裝備的新引擎——“快舟十一號”火箭產業園發展動態,詳細如下:
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火箭產業園里,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發火箭的組裝,七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總裝測試交付發射基地進行發射。由中國航天科工研制的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快舟十一號已經運抵發射場,計劃年底發射,與目前商業航天發射使用的快舟一號甲火箭相比,這款新型固體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很大提升。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集團火箭公司總體室副主任楊躍說:“它的運載能力比快舟一號甲要更大,從快舟一號甲的200公斤提升到了一噸,同時可以在一次發射里面裝載更多的衛星進入太空,預計在今年年底發射成功之后會大規模投入市場。”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出的新增長引擎無一例外是各國之間角力的關鍵領域,哪個國家在這些領域占領制高點,就會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在商業航天領域,作為高端裝備的新引擎,運載火箭無疑是各國在這個領域角力的重點。近些年,雖然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突飛猛進,但商業航天仍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集團火箭公司總經理馬懷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航天強國建設,但是航天強國不僅僅是國家行為的大航天,更多是聚焦國計民生的,服務于國計民生端的商業航天,占的比重很大。要實現商業航天的蓬勃發展,要給用戶提供自由的低成本進入空間的能力是一個最顯著的標志,從目前來看國家還處于起步階段。”
從2015年我國發布相關政策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到現在,這一領域已經初具規模。運載火箭的制造對上游高端零部件加工及原材料行業已經有了明顯的帶動作用。但作為產業鏈的中游產業,運載火箭下游的商業發射需求強勁,但火箭運力缺口依然很大。
馬懷波說:“要以更大的運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可靠性,以這個為目標,進一步實現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就需要打造人才高地和技術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