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簡稱成都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在北京啟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三院及31所領導等作為嘉賓出席啟動儀式。
在火炬傳遞第一站北京大學的啟動儀式現場,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研制的火種盆和成都大運會火炬 “蓉火”相繼點燃,耀眼的大運火種燃燒得格外燦爛。
作為成都大運會的重要象征和文化載體,火炬“蓉火”歷經航天動力技術淬煉。本次成都大運會使用的火炬、火種燈、火種盆等系列產品均由三院31所研制,并由組委會委托承擔火炬傳遞技術保障任務。繼圓滿完成研制2008年和2022年雙奧特種火炬,航天動力之光再次閃耀大運盛會。
航天技術淬煉
“這款火炬最大的研制難點是如何實現火焰形態、火焰顏色與‘蓉火’的炫彩外形相結合。”項目技術總師劉小勇介紹,為了完美呈現“蓉火”獨特的外觀藝術美感,同時兼顧火焰的靈動飄逸效果,研制團隊采用了不同于雙奧火炬的燃燒設計匹配技術、創新生物燃料以及特殊生產加工技術。
“蓉火”內部燃燒系統的研制,以航天動力技術為支撐,創新引入多級強化流動預混燃燒與催化蓄熱等設計理念,最終實現火炬燃燒的高可靠性和高清潔性。“蓉火”的燃料采用全周期碳中和型生物質丙烷燃料,并充分結合外形特點,不斷調整空氣與燃料進氣配比,打造出亮黃色靈動飄逸的火焰形態。
綠色辦賽理念
為了能更好體現成都大運會綠色辦賽理念,火炬及其配套產品所用原材料均為可循環再生材料,表面特殊工藝既滿足炫彩的外觀顏色,又能保證生產工藝綠色環保。
在火炬傳遞過程中,火種燈和火種盆共同承擔著火種延續性和唯一性的重任。為了確保火種在不同地點間實現運輸且不熄滅,火種燈頂部設計的雙層隔熱系統有效降低長時間燃燒產生的高溫,火種燈的熊貓竹葉外形殼體和火種盆均采用優質航空結構材質,通過整體加工和激光切割,完美展現熊貓形態和火焰最佳視覺效果。
護航大運盛會
航天技術、工匠精神,淬出“蓉火”。2021年1月,在第31屆成都大運會火炬招標項目中,三院31所所屬三發公司作為直接承擔競標研制單位,中標火炬制作項目。研制團隊由劉小勇技術總師、王延文總指揮帶隊,90后占比近4成,以代表火炬領域國際最高水平的系列產品技術基礎為依托,圓滿完成本屆大運會火炬研制任務。
為助力這顆點亮夢想的火種順利傳遞,31所技術保障團隊憑借專業的技術服務能力,一直為火炬傳遞各環節做全方位準備。每次在使用火炬及配套產品之前,團隊都要例行拆卸、檢查,隨后按規程進行燃料灌裝、燃料瓶與火炬安裝、調試等各項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成都大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將在北京、哈爾濱、深圳、重慶、宜賓五座城市傳遞,之后火炬將回到成都傳遞,并于7月28日點燃成都大運會主火炬塔。融匯航天動力技術的“蓉火”火炬,承載著澎湃的青春力量和體育夢想,邀請世界大學生體育健兒共赴今夏的大運之約!(來源:中國航天科工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