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提高各國人民生活水平、增進人民福祉提供了中國方案。二院作為中央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為沿線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一份航天力量。
2023年6月,二院23所收到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關于中緬“X波段陣列天氣雷達系統合作開發”項目績效評價結論的通知,專家組對項目評價:“擴大了我國在天氣雷達領域的國際影響力,為后續我國技術與產品在緬甸及東南亞的推廣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這不僅是項目順利結題的標志,也是對23所十年來聚焦“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工作的一份肯定。
作為我國雷達及衛星通信領域的核心單位,2014年,23所在國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同緬甸科技創新研究院共同成立中緬雷達與衛星通信聯合實驗室,這是中國在緬甸成立的首個國家級聯合實驗室,中緬雙方依托聯合實驗室,開展高水平聯合研發、青年人才交流和培訓等工作。
合作期間,23所圍繞緬方需求,在雷達系統、衛星通信地面站、微電子應用三大領域開展合作,為緬甸研制并搭建了雷達仿真實驗平臺、衛星通信地面站實驗平臺、微電子實驗平臺,通過理論培訓、實際操作培訓、應用培訓及現場參觀等多種形式,提供全方位知識培訓。
數年間,雙方定期互派科技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和人才培訓,有效提高緬方在雷達與衛星領域的理論研究、技術創新和產品孵化等方面的能力,并同緬方項目人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為在氣象、農業、環保等應用領域創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緬方與23所繼續深化合作,繼中緬雷達與衛星通信聯合實驗室項目后,開展第二個國際科技輸出合作項目——中緬“X波段陣列天氣雷達系統合作開發”項目,結合緬甸洪水、暴雨等強氣象及衍生災害多發的問題,同緬方聯合研發一套X波段陣列天氣雷達系統,并在緬甸開展快速變化小尺度天氣系統觀測試驗研究和機制機理研究,為緬甸以及我國南部強降雨頻發地區提供示范保障作用,也為“一帶一路”沿線氣象保障提供支撐。
以合作為基礎,以共贏為目標,不斷推進中緬雙方科技合作的深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科技創新合作的空間日漸廣闊,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的輻射帶動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氣象保障放眼全球,卓越服務成果不菲
科技合作是“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央企業作為建設“一帶一路”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除了發揮卓越的科技影響力,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持續提供創新產品及服務。
2023年9月2日,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隸屬于二院23所的航天新氣象公司以“一帶一路十年結碩果,精密監測萬千新氣象”為主題參展,展示了氣象雷達、自動氣象站、導航探空儀等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應用成果。
展會現場,航天新氣象公司的探空系統產品吸引很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在第八屆國際探空儀比對中,該公司球載探空系統代表中國參賽,取得“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成績,之后業務化產品先后在印度、馬來西亞、韓國等高空氣象業務站點得到商業應用,因其性能穩定、數據準確性高等特點,得到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認同,并在相關國家高空觀測網絡建設中取得廣泛應用。
十年來,航天新氣象公司為韓國、印度、緬甸、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提供了多個種類、數十臺套氣象裝備和數萬只探空儀,接待了30多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參觀交流團體,舉辦了50多場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研討會,參加了30多場大型國際氣象商業展覽,持續加強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氣象合作,集中展示來自航天的“空天地海一體化”綜合氣象探測最新技術與裝備。
“按照《氣象“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7—2025年)》的相關部署和要求,我們將繼續積極廣泛地參與‘一帶一路’氣象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氣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航天氣象產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保障作用。”公司負責人表示。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未來,二院還將持續聚焦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推進成果落地轉化,提高服務水平,為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添磚加瓦、儲備能量,共同開啟下一個金色十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