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箭體、橋梁配件、大型船舶等巨型設備運輸現場,常常能看到國產特種運輸車的身影……今天,讓我們透過央視的鏡頭,一起來看航天三江萬山公司重工裝備如何挑戰極限運輸。
今年上半年,一系列大國重器紛紛亮相,多項超級工程鏗鏘推進,彰顯了我國制造業的硬核實力。
力扛萬噸的智能“大塊頭”
在重大工程的建造過程中,體積龐大,動輒就成千上萬噸的超大部件,是如何從生產地運輸到組裝地的?要運輸這些大家伙,一般的車肯定不行。記者近期在湖北采訪時,發現了一款能夠扛起萬噸級貨物的特種運輸車,那它到底有什么超能力?
在萬山公司特種車生產廠,記者看到了一款運輸車,它的外形和普通運輸車有很大差別,不僅體積大,輪胎也特別多,而且還很靈活,它身上的各個單元模塊,可以隨著運載貨物的重量和長度變化,前后左右組合拼接。
記者在現場發現,這種自行式模塊運輸車是沒有駕駛室的,運行它只需要一臺遙控器。當工作人員按下遙控器上的按鈕,兩輛運輸車就可以同步前進、后退,繞行、斜行,并且還可以360度原地轉向。
之所以兩輛車能做到協同作業,是因為自行式模塊運輸車有一套強大的控制系統,如果把這輛車比作人的話,控制系統就相當于人的大腦,用于接收控制指令,輸出整車的控制信號。同時,車上還有很多粉紅色的傳感元件,用于實時反饋車輛的傳感信號,保障車輛協同作業。
這款特種運輸車最高可運載5萬噸貨物,已經在裝備制造、石油化工、船舶建造等工程領域廣泛應用。很多超級基建的施工現場,都會有它們辛勤搬運的身影,為我國大型貨物運輸保駕護航。
萬山公司副總設計師告訴記者,這種特種運輸車已經服務了幾十項國家重大工程,包括在深中通道項目中,在文昌發射場,運輸了火箭的箭體和燃料,在橋梁建設和大型船舶建設領域,它們也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大塊頭”成長記
在記者采訪期間,正好遇上客戶到工廠提車,他們目前正在建設海南儋州海上風電項目等多個國家級重點工程。為了完成施工中風機和導管架的運輸,他們特別定制了擁有多模式轉向和大噸位承載能力的模塊化運輸車。
企業的客戶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工程項目,包括石油化工、風電領域,隨著工程的發展,現在的重型設備比較多,因此,需要承載能力非常強的大型模塊化運輸車。
隨著我國大型基建工程和能源工程的實力不斷增強,“大塊頭”接到的訂單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企業合同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76%,市場版圖也在不斷擴大。
在2000公里外的大連港口,“大塊頭”運載著200多噸的超長冷箱,朝著六七公里外的碼頭行駛,途中經歷了多個90度轉彎;在上海洋山港,一個個超大圓筒正運往大洋山海工基地,為了保證碼頭和防波堤結構更加穩固,大圓筒的自重從3000噸翻了一番。
今年以來,海上風電產業成功進軍大兆瓦時代;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裝備安裝;國產第二艘大型郵輪交付時間確定;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正是這一個個超級工程,彰顯了我國制造業的大國實力,也推動著大型裝備制造企業不斷研發、不斷突破。
而“大塊頭”的每一次升級都并非易事。在現場,一個小細節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企業生產的第一代自行式模塊運輸車寬度有3米,而他們最新研發的第四代自行式模塊車寬度是2.43米。雖然說體積是變小了,但是它承載的能力卻升級了。
萬山公司重工所所長說,對“大塊頭”瘦身,也是他們企業技術實力的一種展現。由于現在工程復雜性越來越高,就要求他們的產品在提升承載能力的基礎上,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能夠服務于我們國家的高精特項目的運輸。
隨著產品技術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海外訂單紛至沓來?,F在,企業生產的特種運輸車已經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挪威、新加坡等近20個國家。眼下,企業又接到了新的訂單,目前最新產品60噸級模塊車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承載需求,為此,研發團隊開始朝著單個軸線載荷70噸級挺進。
萬山公司負責人表示,越來越多的超級工程先后在各個領域不斷涌現,展現出了強大的國家實力,為企業研發重工裝備來完成這些超大件的運輸,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未來他們將持續打造新質生產力,提升中國的制造實力。(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