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井村位于湖北省遠安縣最高海拔太平頂的半山腰,曾是市級貧困村,村里390戶人家曾有250戶被定為貧困戶,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從2022年7月初入百井村,到2024年12月,1215天里,航天科工六院江河公司工作隊在公司黨委的領導下,以航天工程思維繪制鄉村振興藍圖,將航天人特有的嚴謹作風與創新基因,深深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黨建引領把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
“要讓黨旗真正插在田間地頭。”工作隊隊長賈鵬的筆記本扉頁上,這句用紅筆圈出的話格外醒目。初到村里時,面對村兩委班子年齡老化、黨員作用弱化的現狀,工作隊推動成立“工作隊——村”聯合黨支部,翻新了黨員活動室,完善了黨建陣地。
天未亮透,賈鵬已和村支書蹲在村委會院里的老槐樹下,石桌上攤開的鄉村振興規劃圖沾著露水。“黨日活動不能總在會議室,咱們把課堂搬到田間去!”
七一前夕,大巴車在晨光中駛出百井村。賈鵬組織村里的黨員們,驅車探訪鄰縣“明星村”,車廂里飄著剛煮好的玉米香。“快看他們的智慧大棚!”老黨員王大爺扒著車窗,像孩子發現新玩具般興奮。
入夜后的村部會議室總亮著燈,賈鵬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文件“翻譯”成鄉親聽得懂的大白話:“就像咱們種水稻要育苗插秧,鄉村振興也要分步驟……”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響,墻角的宣講稿已壘成厚厚一沓。
產業造血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為將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推動百井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產業,工作隊一直致力于通過扶持旅游業、黃茶、蜂蜜等產業,幫助村民過上富裕生活。
2021年,宜昌一家文旅企業在百井村周邊建設度假村,時任隊員方宇兵得知情況后,主動接洽企業。很快,村里與度假公司簽訂了經濟合作發展戰略協議,村里高山黃茶擺上了度假村柜臺,村民自產的蔬菜、土雞、蜂蜜等源源不斷送入度假村。
剛入駐百井村時,工作隊發現茶葉加工廠開建多年卻仍未投產。他們積極聯系公司技術人員到場分析原因,跟進落實相關幫扶政策,幫助茶廠從用工培訓、茶園管理等方面想辦法。在工作隊和派駐單位的持續努力下,高山黃茶成為百井村的“黃金名片”。“以前種玉米畝產不到八百塊,現在不僅家里地都種上了茶葉,閑時在茶廠打零工,收入是以前的好幾倍哩。”脫貧戶趙大叔算著賬,黝黑的臉上泛起紅光。
腳步丈量用真情實意叩開百姓心門
沾滿泥漿的膠鞋、磨得起毛的文件包、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記,是工作隊員們的標配。
能幫助村民喝上干凈的水是工作隊一直以來的心愿,百井村因地勢原因,居民一直以來主要使用山泉水,過濾后的水依舊存在著雜質問題,為幫助村民解決用水問題,工作隊通過引進資金、幫忙項目論證、協助施工等成功完成兩組水廠凈水改造項目。
為解決黃茶滯銷難題,工作隊聯系公司開展“以購帶捐”消費幫扶活動,每年訂購黃茶兩百余斤,并通過聯建共建等方式向系統內各兄弟單位、地方各級幫扶單位推銷,有力緩解產品庫存壓力。
暮色染紅云腳時,村口的青石涼亭里飄出鳳凰傳奇的旋律,穿碎花衫的婦女們舞步整齊,腰間的竹編簍還沾著新采的茶青。這座去年才竣工的涼亭,木紋里滲著江河公司捐贈的桐油香。
山風裹著松針清香掠過層層梯田,驚蟄剛過的茶山正醞釀著第一輪采摘,涼亭彩燈漸次亮起,在漸濃的暮色中勾勒出鄉村振興的溫暖輪廓。(文攝\艾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