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沖鋒在前的身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挺身而出的擔當。當新春奮戰的號角吹響,航天科工九院黨員突擊隊和青年突擊隊立足崗位從本職干起,立足實踐從點滴做起,把責任使命落到實處。
“搬家記”
近日,在工業區改造的關鍵進程中,紅陽公司物資外協部管理下的一庫房搬遷和調整工作,成為了技改推進的重要一環。“搬家”時間緊張,然而,一系列難題卻如攔路虎般橫亙在前。新庫房像是一個“毛坯房”,未配備行吊。而舊庫房內堆積如山的大量產品,更是讓搬遷工作難上加難。
任務沉甸甸地壓在肩頭,物資人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瞬間被點燃,“等”和“靠”從來不是他們字典里的詞。部門綜合室迅速響應,第一時間組建“光電”黨員突擊隊,向搬遷任務發起全力沖刺。
第一天,突擊隊員們一早就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他們深入庫房,細致地對各個區域進行劃分,精心制定搬遷方案。方案定好后,蘆江濤、羅杰、王懷林等人馬不停蹄地拿起清潔工具,對庫房展開全面清掃。此時,同時進行搬遷的遠安綜合管理部工作已經完成。蘆江濤迅速行動,積極與叉車師傅協調,敲定用車細節。
一切準備就緒,物資外協部庫房的搬遷工作正式打響。隨著叉車的有序作業,隊員們緊密配合,“叉、墊、抬、擺”一氣呵成,首批近百個零散的產品包裝箱,就像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整齊有序地邁向了新“家”,正式搬庫的大幕就此拉開。
第二天一上班,叉車準時抵達現場,搬庫人員也迅速各就各位。大家嚴格按照既定方案,指揮滿載產品的車輛快、穩、準運至指定地點。經過一整天的不懈努力,大件產品包裝箱順利完成轉運。但任務尚未結束,剩下的小件產品包裝箱需要純人力搬運。隊員們秒變“螞蟻搬家團”,自行結隊,三人兩輛推車,一趟趟穿梭在庫房之間,認真將包裝箱分類、分區擺放。終于,小件產品全部搬運完成。那一排排整齊擺放的包裝箱,宛如等待檢閱的威武方陣,散發著勝利的光芒。
經過近三天的艱苦奮戰,所有庫存產品、包裝箱安全順利入住新“家”。突擊隊員們還貼心地將原庫房清理干凈,給這次搬遷行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文/江濤 吳言)
極速“體檢”
傍晚,計研所元器件可靠性分析室內燈火通明。面對客戶緊急送檢的一批電容器,一支由8名技術骨干組成的青年突擊隊正進行著一場無聲的戰役。
“以往進行全維度篩查需要一周左右,這次要求我們在兩天內完成,時間十分緊迫。”隊長袁云華指著鋪滿操作臺的元器件說。團隊成員立即兵分三路:張夢婷帶組進行外觀檢查,王伯淳負責內部無損檢測攻關,袁云華負責金相研磨驗證,大家相互協作快速運轉。
在超聲波檢測區,電容器經過編號和基本信息記錄的預處理后,被王伯淳精確放置于特制固定裝置上。“就像給元器件做‘B超’,超聲波能穿透幾十層介質。”他邊調整掃描參數邊解釋道。突然,屏幕上出現異常波形漣漪。“快來看!這個反射信號像水波紋突然斷裂,我再來驗證一下缺陷的范圍和深度。”聽到他的呼叫,突擊隊員立即圍攏過來。
三人眉頭緊鎖,對超聲波反射波形及掃描圖像展開綜合分析,并結合多層掃描技術,進一步驗證缺陷的范圍和深度。在嚴謹的計算和分析過程中,每一個數字都如同拼圖的碎片,慢慢拼湊出缺陷的全貌。最終,他們成功將可疑區域準確標記出來。
對于檢測出的有缺陷的樣品,袁云華承擔起固封和研磨的任務。首先,她使用環氧樹脂,將米粒大小的器件固封成圓柱體。隨后,她小心翼翼地用不同顆粒度的砂紙去打磨樣品,每完成一次研磨,都會用顯微鏡仔細觀察表面狀況。“絕對不能研磨過度,不然就是不可逆的,無法復原。”在經過多次研磨后,顯微鏡下出現了預期的缺陷特征,她激動地喊:“又一個缺陷確認!”
“每個元器件都是航天器的‘細胞’,我們就是電子世界的‘體檢專家’。”團隊看著準時交付的器件漏出了欣慰的笑容。此刻,晨光正穿透實驗室的玻璃,照在整齊排列的合格元器件上,仿佛為這場科技護航戰役打上了金色的認證標記。(圖文/龔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