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之門外、工作無法推動而沮喪時,我就想想老一輩航天人遇到的困難,然后想辦法去解決。”——中國航天科工六院 焦新蒙
“焦書記是為民辦實事的好干部,我們全體牧民請求把他留在嘎查繼續工作。”臨行前,牧民們百感交集,集體手寫請愿書挽留焦書記。
焦新蒙(圖中左一)是中國航天科工六院的一名駐村干部。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他用兩年時間密織“黨組織+黨員中心戶+黨員+群眾”四級服務網絡,用“航引擎”賦能鄉村振興路。
從不理解到不舍得,駐村先駐心
焦新蒙的駐村路始于2021年10月,在組織征求其個人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任務,背起行囊就前往嘎查。駐村上崗不到一個月,趕上疫情暴發形勢嚴峻。焦新蒙主動請纓在村口值守了90天。
初到嘎查,牧民們對這份工作不理解,焦新蒙沒少吃閉門羹,“被拒之門外、工作無法推動而沮喪時,我就想想老一輩航天人遇到的困難,然后想辦法去解決。”他說。
焦新蒙堅持每天拜訪幾家牧民,與他們嘮家常,幫他們干農活,晚上回家再把每家的情況詳細記錄在日記中。好幾次天氣不好,車在半路拋錨,幾公里的路,他就下車走過去。
2022年,一口百年老井被洪水倒灌。焦新蒙主動擔當,協調當地企業借來水泵,組織人力抽干井內洪水,之后又將百年老井修繕,解決周邊6戶牧民飲水困難問題。
井的問題解決了,他自己卻因為腰傷復發,好幾天無法下地。
“要設身處地想牧民所想,事情再簡單,也要做得周到細致。”脫貧戶巴代因為生產有貸款需求,但不識字,焦新蒙主動上門服務,幫助其填寫、打印申報材料,并積極與上級部門聯絡協調,及時將貸款辦理下來……
如今的他,對全村88戶的狀況如數家珍。記在日記本上的大小事一件件解決,牧民們從不理解到不舍得,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黨群1+2+N”打牢根基“航引擎”助力嘎查
鄉村社會治理離不開黨的領導,要讓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焦新蒙認識到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當前最基礎性的工作。
牧區住戶分散,為了使群眾找得到人、辦得了事,他建立了“黨組織+黨員中心戶+黨員+群眾”四級服務網絡,用網格精細化服務有效預防和解決嘎查的社會問題。
走進嘎查,每隔幾公里的白色蒙古包旁,村規民約的文字都寫在顯眼處。兩年來,焦新蒙協助嘎查村委持續推進“一約四會”村級制度實施,引導牧民遵守村規民約,嘎查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嘎查村在當年年底全鎮9個村的考核中,名次由倒數第一晉升到正數第一,堅定了大家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信心。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嘎查產業單一、產量下降、產品附加值低已成為發展瓶頸。
為解決這一難題,焦新蒙所在單位領導也多次深入嘎查調研,發揮駐村企業力量,引導嘎查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道路。
2021年,受疫情影響牧民養殖產品銷售不易,焦新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積極向單位請示匯報,與村干部交流溝通,當年就得到焦新蒙所在單位26萬元的消費幫扶資金,解決了牧民羊肉銷路困難的問題。
當前,焦新蒙所在單位與當地政府合作的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這也是六院同包聯嘎查村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實踐。
“看到牧民生活過得更紅火,我就覺得一切都值了。我想這既是航天人的使命也是初心。”焦新蒙堅定地說。(文/王超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