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我要色综合网久久网久久,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国产亚洲区综合

我和我的祖國:親歷高光時刻(二)
發布時間:2024-10-14 信息來源: 中國航天科工、中國航天報

  75 年滄海桑田,75 年時代變遷,與新中國共同走過的那些歲月,已定格成一幅幅難忘的畫面。本期,繼續回顧那些激動人心的瞬間,感受航天人的勇毅與豪邁!

  見證閱兵式從“數字”走進“現實” 文/唐力勇

  回想起2019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保障任務的經歷,我的激動與自豪之情仍難以抑制。

  那一年,我有幸參與閱兵實施模擬仿真系統研制與保障任務,通過建模仿真、虛擬現實、智能評估等技術在數字空間預演并形成閱兵方案,實現數字化閱兵,輔助閱兵實施方案的科學制定。

  經過6個月的集智攻關,我所在的數字孿生團隊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快速完成總體方案設計,搭建了靈活擴展的仿真集成框架,完成了數萬項相關數據的采集,構建了方(梯)隊、各型飛機、裝備的高精度動態數字仿真模型。

  小到一顆紐扣、大到一架飛機,通過我們的努力,閱兵式全流程、全要素都實現了全三維數字化空間仿真模擬,直接支持了閱兵方案的設計優化與決策,為閱兵式的圓滿成功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2019101日,閱兵方隊一一通過天安門廣場,向全世界展示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精神風貌,展示了人民軍隊守護祖國和平安寧的強大實力。我和團隊成員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雖然我們對所有的流程和畫面已經爛熟于心,但當看到閱兵式從“數字”走進“現實”時,還是不禁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既為以科技創新服務閱兵保障感到無比驕傲,也為新中國70年來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

  5年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過,我所在的團隊在數字孿生前沿領域持續探索攻關。看到我國在短短5年時間里取得如此大的新成就,我們感到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將環評業務拓展到南極 /成國棟

  201811月,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隊出征,我跟隨隊友們一起開啟了科考征程。此次考察以完成國家重大基建工程為目的,通過陸地、海洋、大氣、冰架、生物等多學科聯合觀測,掌握南極變化對全球和中國的影響,增強中國適應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我的任務是針對建設項目工程、自然環境、周邊環境保護目標等狀況進行調查并對冰雪層進行采樣監測,展開一系列環境影響評估,最終形成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離家那天,我與家人匆匆告別,雖然不舍,但還是對此次南極之行充滿了期待。這是我第一次離家如此之遠。

  我們乘坐飛機輾轉到達澳大利亞霍巴特。本來困倦的我,在港口看到“雪龍”號紅白相間的宏偉船體時,心里突然激動起來。

  出發后,我們朝著南極大陸駛去。行駛在一望無際的大海,船頭劈開海水,青白色的海浪從船身左右兩側翻滾開來,在船后拖出長長的白色印跡和氤氳水汽。遠離港口后,我們的周圍除了海還是海。大海有個神奇的地方,它能讓你一直遠遠望著海面發呆。

  在船上,隊員們組織了每周一次的“南極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的科學家們紛紛作了精彩的報告,我收獲頗多,對南極的認識也立體了起來。

  在海上行駛了十幾天后,“雪龍”號在離中山站40多公里的地方停了下來。因為冰雪太厚,我們搭乘直升機到了中山站。當腳踏上南極大陸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我的手機上終于出現了信號,連上了站里的無線網絡,我終于和家人及同事恢復了聯系,心里頓時充滿了陽光。

  到達中山站后,我們就開始工作了,先是卸貨,再是實地勘察。在中山站工作期間,我有很多室外作業項目,必須抹好防曬霜,戴好墨鏡,以對抗強烈的紫外線和防止雪盲。這邊的空氣又冷又干燥,如果不涂唇膏,在室外呆久了,嘴角就會開裂。

  中山站的生活住宿條件還是不錯的,不過在飲食上,蔬菜是比較稀缺的物資,好在考察隊這次帶了一批蔬菜水果。

  我們在這里見到了上一批越冬隊員,他們已經在中山站待了一年,經歷了沒有陽光的極夜和漫長的冬季,他們見到我們很是高興。

  我們在南極期間正處于極晝,晚上睡覺要拉上窗簾不讓陽光透進來才能睡著。不過,我們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趕進度,有時需要頂著“午夜”的陽光徹夜工作。

  十幾天過去,我的環評之旅也結束了。離開的那天,碼頭上簇擁著新到的隊員和即將回國的隊員。我們相互熱情招呼著、鼓勵著、歡迎著、告別著。大巴車啟動后,考察隊的孫領隊和韓書記帶著其他隊員向我們揮手送別。我們看著“雪龍”號,它的身影是那么堅定,它默默等待著,準備護送新一批隊員們奔赴南極。

  閱兵村的那些事 /俞弦

  又是一年國慶節,我不禁回想起201910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當威武雄壯的裝備方隊徐徐駛過天安門廣場,我身為閱兵保障迷彩噴涂團隊中的一員,在電視機前流下了激動與自豪的淚水。這也是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之后,迷彩噴涂團隊再次列裝展現,以威武磅礴之勢接受檢閱。

  我所在的特種作業事業部閱兵保障迷彩噴涂團隊是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隊伍,先后在2009年、2015年、2017年與2019年完成了4次閱兵式保障任務,多次榮獲閱兵保障工作先進集體與個人等榮譽稱號。這支隊伍經驗豐富、榮譽等身,卻默默無聞。

  還記得5年前,在本應陪伴愛人和子女的時刻,班組成員們在閱兵村里經受烈日與暴雨的洗禮,大家任由汗水浸透嶄新的迷彩服,任由漆霧掛滿眉毛和頭發,只為給眼前的受閱裝備披上亮麗的迷彩,只為給全國人民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

  閱兵式前兩個月,我們班組就作為后勤保障團隊進駐閱兵村,在那期間我們七進七出閱兵村,與部隊不分晝夜持續進行的高強度訓練無縫銜接。

  8月的北京正值盛夏,天氣變幻莫測,時而驕陽似火,時而大雨傾盆。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質保量地按期完成任務,我們不分白天黑夜地高負荷工作,一日三餐無規律,晚上也沒有確定的休息時間,經常是幾天幾夜連軸轉。幾次任務下來,我們每人平均瘦了十幾斤。但我們從未抱怨,而是把噴漆作業區當作戰場,克服重重困難,巧手繪迷彩,筑盾為國防。

  與此同時,閱兵村外還有很多幕后支持者們在默默奉獻,為前線的噴涂團隊提供工作上的支持和生活中的服務。

  報紙是涂裝任務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聽聞車輛噴涂保護需要大量的報紙時,廠里的各個部門積極聯系收集報紙,確保后勤保障工作有力,萬無一失。有一天下班后,工作繁忙的團委書記利用空余時間到廠里各個部門收集報紙,然后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閱兵村,將報紙送到我們手中。

  當世界驚嘆于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成就時,我深知,為確保閱兵裝備噴涂“高質量、高效率、零失誤”,我們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當看著自己親手噴涂的裝備威武莊嚴地緩緩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時,我內心激動不已。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了!直到現在,那些屬于閱兵村里的人和事,我還是久久不能忘懷……

  也許我們一輩子也沒有機會親臨閱兵現場,見證自己噴涂的裝備有多么威風;也許不會有多少人知道為了這短時間的亮相,我們付出了怎樣的辛勞。但又怎么樣呢?此生能親身參與這一盛事足矣。

  香港回歸前的那次展覽會 /王平

  為籌辦1991112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中國航天科技展覽會,我被臨時調到航天展覽辦公室,負責設計、制作及布展工作。

  記得報到時,領導語重心長地給我講了此次展覽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并安排我做展示方案設計。

  那時候往香港運輸物資,我們要從北京用火車專列運到深圳,再從公路運到蛇口,最后海運到香港。還有零星展品由北京空運到香港,集裝箱裝載的展品則從北京通過公路運到天津新港,再通過海運抵達香港。

  抵港后,在設計團隊的通力合作下,我們1124日至28日上午,完成了面積達3541平方米、9個區域航天展品特效布置,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具有使命感的艱巨任務。

  這次中國航天科技展覽會由新華社香港分社倡議,中國宇航學會、香港友好協進會等內地與香港的13個單位主辦,力圖通過展覽,使香港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增進對航天科技知識的了解,增進香港同胞和海外人士對中國內地經濟與科技發展水平的了解。

  19911128日,中國航天科技展覽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拉開了帷幕,由籌委會主任劉紀原致辭,張浚生、聶力、霍英東、李嘉誠、何鴻燊、劉紀原、陳耀華等人剪彩。

  在古代中國航天探索區域,我們展示了宋朝時用火藥推動的火箭模型,包括虎頭盾牌、一窩蜂、火龍出水、神火飛鴉、飛空砂筒、震天雷等。

  在運載火箭區域,我們展出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和長征四號等運載火箭的模型。

  在人造衛星區域,我們展出了東方紅一號衛星、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靜止軌道通信廣播衛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等人造衛星的模型。

  這些展品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探索宇宙、發展科技的歷史,更讓香港民眾了解到新中國成立以來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就。

  據新華社報道,這次展覽會得到香港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受到觀眾的熱情稱贊,參觀人數在15天里竟然達到55.6萬人次,約占當時香港總人口的1/10,比展前預估的20萬人次高出一倍之多。這次展覽會也是當時香港參觀人數最多的一次展覽會,盛況空前。

  我為自己能參與這次展覽會的籌備工作而感到自豪。

  在文昌,見證“嫦娥”奔月 文/潘娜

  2020年,我有幸作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校友會的特約記者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報道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親眼見證了“嫦娥奔月”這一神話在現實中上演。

  20201123日晚上,我們有幸被安排在發射場周邊的酒店入住。那個寂靜的夜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大家都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次日凌晨1時,我和眾多航天工程師一起乘坐大巴車趕往發射場,激動之余又對那個神秘的地方充滿了好奇。到了發射場之后,我瞬間被燈火通明、人聲沸騰的現場所震撼,托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火箭矗立在幾公里之外。操場上擺滿了椅子,發射場內的技術人員在進行最后的檢查,各種設備在緊張地運轉。所有人都在做準備。發射場外也聚集了大量觀眾,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只為親眼見證嫦娥五號發射這一歷史性時刻。

  1124日凌晨430分許,隨著倒計時聲響起,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很多人都站了起來,屏住呼吸,目光聚焦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上。當“54321,點火!”的口令發出,長征五號火箭底部噴射出巨大的火焰,震撼人心的轟鳴聲瞬間充斥耳膜,整個地面仿佛都在顫抖。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心也被火箭的烈焰點燃了。只見一個巨大的火球像太陽一般冉冉升起,點亮了整個夜空。現場掌聲雷動,歡呼聲此起彼伏,觀眾們紛紛拿出手機和相機,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

  火箭緩緩升空,逐漸加速,直至沖破云霄,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只留下一道長長的尾跡在天空中慢慢消散。

  在現場,我看到了無數激動不已的觀眾。他們中有白發蒼蒼的老科學家,有朝氣蓬勃的青年學生,還有許多普通民眾……大家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感到自豪,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驕傲。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嫦娥六號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嫦娥”不再只是古代傳說中的女神,而是代表中國航天實力的探月使者,是航天科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会理县| 历史| 东乡族自治县| 乌苏市| 延川县| 城口县| 界首市| 故城县| 渭南市| 枣阳市| 昆山市| 昭苏县| 兰考县| 家居| 电白县| 壶关县| 五华县| 哈尔滨市| 息烽县| 呼伦贝尔市| 罗平县| 房山区| 永丰县| 神木县| 高碑店市| 潢川县| 丘北县| 沁源县| 金溪县| 石泉县| 鄂托克旗| 崇仁县| 内黄县| 珠海市| 广汉市| 合阳县| 武威市| 杂多县| 嘉义县| 托克逊县|